近日,基孔肯雅热疫情备受外界关注。
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其中顺德区报告确诊病例3627例,均为轻症病例。目前,广州、阳江、湛江等地均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25日警告,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张文宏首次发声
人也是该病毒的传染源
针对我国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突然增多并出现外溢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首次发声。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了为何此次病毒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传播较快。
张文宏表示,根据国际经验,在测算病毒传播速度时,基孔肯雅热病毒的R0值一般设为2左右,但R0值会因不同的环境以及人群对该病的基础免疫水平不同会有所差异。例如,一些地区小规模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基孔肯雅热病毒的R0值达到7左右,较登革热病毒高出2-3倍。
“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传播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张文宏向记者解释称。
不过即便如此,他认为,如果及时采取有效迅速的措施,目前南方部分地区应该仍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仍能阻止感染风暴的进一步形成并阻止病毒向周边区域扩张。
根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目前,佛山当地已经对感染患者采取了防蚊隔离措施。
对此,张文宏表示,人也是该病毒的传染源,会帮助病毒的传播,从人到蚊,再传播给人,而现代交通的便捷性可以让疾病出现跳跃性的传播——该病毒可以通过人员来往,将病毒带到新的蚊媒生活区域,进而拓展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区域。
“后续的重点还是要不遗余力地扑灭蚊子孳生地;同时周边地区必须对疑似病人进行密切监测。”张文宏表示,“此外,在疫情过后必须立即展开当地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从而明确此次感染覆盖的人群有多大,下次再出现新传染风暴的风险有多大。”
他还表示,目前来看,基孔肯雅热病毒感染主要是轻症,对症治疗即可。
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户外活动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
近日,浙江省疾控中心发文提醒。
基孔肯雅热与我们常听说的登革热都是蚊媒传染病,夏季随着气温的持续攀升和降雨量增多,蚊虫活动愈发活跃,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显著增加。
基孔雅热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2天,多为3-7天。常见症状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剧烈的关节疼痛可导致行动困难。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肌肉痛、关节肿胀、皮疹、恶心、疲劳等。
这些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感染等其他感染的症状类似,病例可能被误诊。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围产期感染的新生儿、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基孔肯雅热重症发生的高风险人群。
基孔雅热是如何传播的
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相似,都是由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白纹伊蚊或者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如何预防基孔雅热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
近期计划出境或前往疫情高风险地区人员:出行前及时查看旅游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旅游提醒,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做好防蚊、灭蚊准备。
归国人员:入境前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等症状,主动进行健康申报并告知海关检疫工作人员近期旅行史及在当地有无蚊虫叮咬史,配合进行相应的检查和防蚊隔离治疗。
归来后12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12天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如何防蚊灭蚊
在家庭环境中及时清除家庭及周围环境中的瓶罐、水桶、缸、花盆托盘、轮胎等孳生蚊幼的小型积水容器,不给蚊子提供孳生繁殖的机会。
家中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也可使用蚊香、喷雾剂等灭蚊。
户外活动时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也可涂抹驱蚊剂,以减少被蚊子叮咬的机会。
来源 综合央视新闻、上观新闻、澎湃新闻、浙江疾病预防控制举报/反馈七星配资平台-配资讨论网-配资炒股开户-全国10大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